烏軍近期對俄境內(nèi)發(fā)動大規(guī)模無人機襲擊,僅被俄方攔截的就有將近160架。為什么烏克蘭會在此時加大使用無人機攻擊俄羅斯本土的力度?
特約評論員 石宏:烏克蘭用無人機攻擊俄羅斯本土,與烏軍地面部隊攻擊俄羅斯庫爾斯克州的目的相同,一是為了國際觀瞻;二是為了向俄羅斯施壓,試圖迫使俄羅斯作出讓步,三是迫使西方不能以犧牲烏克蘭的利益去和俄羅斯媾和。
烏克蘭在本土進行內(nèi)線作戰(zhàn)兩年多,總體情況是越來越糟糕,戰(zhàn)場上節(jié)節(jié)敗退、戰(zhàn)略上完全失去了主動權,烏克蘭國內(nèi)以及西方的沮喪心理都不斷增加。烏克蘭政府做了很多努力,但始終無法扭轉內(nèi)線作戰(zhàn)的困局。面對這種不利局面,烏克蘭政府決定改變一味進行內(nèi)線作戰(zhàn)的方式,將戰(zhàn)火燒向俄羅斯本土,看看外線作戰(zhàn)能不能扭轉困局。
外線作戰(zhàn)對烏克蘭來說無疑是戰(zhàn)略上的冒險,但至少在國際觀瞻上比較好看,尤其是能夠讓西方看到烏克蘭對抗俄羅斯的決心和價值,從而讓西方繼續(xù)保持援助烏克蘭的熱情。從追求國際觀瞻角度來看,烏克蘭地面部隊對庫爾斯克的攻擊,以及使用大規(guī)模無人機攻擊俄羅斯本土收獲了不錯的效果,且在國際上“熱搜不斷”。美國、歐盟最近也都公開表示,繼續(xù)援助烏克蘭的決心不動搖。
烏克蘭頻頻用無人機打擊俄羅斯本土目標,給俄羅斯帶來的壓力不小。因為俄羅斯國內(nèi)的能源設施被烏軍無人機頻繁打擊之后,出現(xiàn)了程度不一的損傷。俄羅斯的煉油能力因此下降了15%左右,導致其國內(nèi)汽油價格上漲。并且烏軍頻繁的無人機攻擊還使得俄羅斯很多地方的生產(chǎn)生活無法正常進行,這給俄羅斯民眾心理上的打擊是不容忽視的。所以,烏克蘭對俄羅斯本土的無人機攻擊將會一直持續(xù),并且還會維持比較高的強度。
需要指出的是,烏克蘭對俄羅斯庫爾斯克州的突襲,正好是和談之聲在西方不斷升高的時候,一些西方學者、媒體甚至說烏克蘭應該犧牲部分領土,去和俄羅斯談判。雖然沒有一個西方國家政府公開支持這些學者和媒體的說法,但也沒有發(fā)聲表示反對。這就讓烏克蘭政府擔憂西方可能會把烏克蘭“賣了”,以便同俄羅斯進行媾和。因為西方在這方面是有前科的,而且不止干過一次。所以,烏克蘭對俄羅斯庫爾斯克進行的突襲,用無人機對俄羅斯本土進行大規(guī)模打擊等舉措,實際是為了使俄羅斯感到惱火,促使其公開宣布不會和烏克蘭現(xiàn)政府進行任何談判,從而導致西方原本不斷增加的和談聲音瞬間消失。因此,俄烏之間的和談現(xiàn)在是一點可能都沒有了。
直新聞:烏克蘭對俄羅斯進行的無人機攻擊,都動用了哪些型號的無人機?烏克蘭最新研制的“帕利亞尼茨亞”無人機性能如何?
特約評論員 石宏:烏克蘭在無人機方面的實力并不弱,像安東諾夫設計局、UKR噴氣公司等都具有較強的無人機研制能力。2017年,安東諾夫設計局推出了“霍利亞茨”無人機,航程可達1000公里。之后,安東諾夫又推出了“霍利亞茨-2”無人機。2021年,UKR噴氣公司研制生產(chǎn)的UJ-22無人機。這種無人機最大航程可達800公里,能攜帶6發(fā)RPG火箭彈和4枚迫擊炮彈。
俄烏沖突爆發(fā)后,無人機迅速成為不容忽視的武器,烏克蘭國產(chǎn)遠程無人機生產(chǎn)速度很快就大幅增加,具備了對俄羅斯本土進行無人機攻擊的物質條件。去年2月6日,烏克蘭首次用改裝的圖-141“雨燕”無人偵察機襲擊了俄羅斯首都莫斯科。去年5月底,烏克蘭更是一次出動8架UJ-22無人機襲擊了莫斯科。在這之后,烏軍對俄境內(nèi)發(fā)起的無人機攻擊主要使用UJ-22、“雨燕”和“霍利亞茨”。
但是,烏克蘭對這些無人機還是不滿意,因為它們的航程普遍在1000公里左右,難以攻擊俄羅斯深遠縱深的目標。所以,烏克蘭又相繼研制了“發(fā)現(xiàn)”、E-300“企業(yè)”和“獵鷹”-300,這些無人機的最大航程超過了3000公里,能夠打擊俄羅斯深遠縱深的目標。近期,烏克蘭對距離俄烏邊境1500公里、2000公里的俄羅斯深遠縱深目標進行的攻擊,很可能用的就是這三款無人機中的某一種。
烏克蘭最新研制的“帕利亞尼茨亞”無人機是一種最大航程1000公里左右的無人機,但它最獨特之處是不像其他烏克蘭無人機那樣裝有起落架,而是借助起落架滑車起飛,升空時就和起落架滑車分離了,所以烏克蘭將“帕利亞尼茨亞”無人機稱為“無人機導彈”,就是其起飛類似無人機,升空之后就類似一枚導彈了!芭晾麃喣岽膩啞睙o人機還有一個特點就是便宜,能夠大批量生產(chǎn)。
總而言之,在西方的技術和物質支持之下,烏克蘭的遠程無人機發(fā)展迅速,并且大批量投產(chǎn),對俄羅斯本土構成的威脅越來越大。
特約評論員 石宏:無人機在俄烏沖突的應用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并非一下子就達到了現(xiàn)在這樣的程度。在俄烏沖突爆發(fā)初期,雙方對無人機的認識還都是基于之前局部戰(zhàn)爭的使用模式,但很快俄烏雙方發(fā)現(xiàn)這些做法不適用,例如烏軍的TB-2偵察打擊一體無人機在俄軍先進而綿密的防空系統(tǒng)面前毫無生存力,很短時間內(nèi)就被俄軍打掉了50架,此后烏軍就不再使用TB-2無人機了。同樣,俄軍少量的“獵人”偵察打擊一體無人機也在烏軍的防空系統(tǒng)面前沒有生存力。由此,俄烏雙方都意識到在高強度戰(zhàn)爭中,無人機就是不折不扣的消耗品,必須便宜、容易生產(chǎn)。有了充足的數(shù)量,再談無人機的用途擴展。于是,我們就看到了俄烏兩軍在戰(zhàn)場上大量使用的無人機都很廉價,像穿越機每架才1000多塊人民幣。即便是俄軍使用的“海鷹”10偵察無人機和“天竺葵”2遠程攻擊無人機,單價也才3-5萬美元。
正是由于無人機的價格十分低廉,所以俄烏兩軍才能用得起無人機,并且讓無人機承擔起越來越多的任務,包括偵察、監(jiān)視、中繼通信、炮兵校射、攻擊等等。如果無人機很昂貴,像美軍的MQ-9“死神”無人機單價高達2000萬美元,那么在俄烏沖突上是根本不可能看到無人機滿天飛的情況。所以,俄烏沖突告訴人們一條無人機發(fā)展經(jīng)驗,那就是無人機一定要簡單、便宜,讓部隊能用得起、舍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