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rtz TheAtlas 曾經(jīng)是一個非常好的圖表策展和搜索引擎。同時,它整合了曾經(jīng)風靡一時的 Quartz Chart Builder,讓社區(qū)參與者可以快速創(chuàng)建風格一致的簡單圖表。我曾經(jīng)在 數(shù)據(jù)圖表策展 一文中提到過這個服務,自認為是同類產(chǎn)品中最有用的幾個。過往的 Data Weekly 專題中,也有不少作品是從 The Atlas 上搜到的。
2019 另外一款消失的工具,是 Google Fusion Table。Fusion Table 的出現(xiàn),瞄準了在線工具沒有很好解決的兩大特殊圖表:地圖、關系圖?梢哉f,市場定位是非常準確的。它的消失,也在歷史的計劃之中,替代工具有譬如 Tableau Public (缺少關系圖)、Google Data Studio (缺少關系圖)。它的離去,就像一場安排好的死緩。所有用戶半年前就收到郵件通知,在 2019 的 12 月份會下線。我們曾經(jīng)用它做過一個 香港快剪發(fā) 的地圖,目前已經(jīng)失效,另外有一個 Tableau Public 的版本,可以私信來查詢。
我在每個數(shù)據(jù)可視化課程上,都會用 TheAtlas 作為例子?吹 404 后,感覺很突然,就想紀念一下。
2015 - 2019 年,互聯(lián)網(wǎng)上出現(xiàn)了大量的圖表工具。與大多數(shù)中庸的在線圖表工具不同,TheAtlas 的價值在于 “角度” 。英文是 perspective。用前同事的話說,就是 “問題意識”。平時我們會覺得某人講話很 “有 point”,也是這個意思。
大多數(shù)的可視化工具,只是完成了數(shù)據(jù)點到視覺元素的映射,最多在 UX/UI 上有一些建樹。但這部分工作,遲早是會被機器取代的。比如 Wolfram Alpha、IBM Waston Analytics Data Science Experience 上,直接用自然語言一搜索,圖表就給做出來了。甚至,連 Google Sheets 近年也加入了 Explore 功能,可以一鍵生成圖表。
相對于機器,人的增值部分,就在于對圖表的選擇和解讀。所以,通常作圖 (charting)不算故事。但是在圖表上做標注(annotation/ highlighting),便是故事。這種解讀,是有目的的,有角度的。大多數(shù)同學,在掌握了很多可視化工具后,還感覺 “l(fā)ost”,就是缺少這種目的性。與具體技能不同,這種目的性的訓練,是很難做成 “菜譜” ,它依靠長期的實踐。如果不能親自實踐,則可以通過別人的經(jīng)驗,獲取二手知識。
這就是我過去強烈推薦 TheAtlas 的原因。而對比同類工具,目前我所知似乎只有 TheAtlas 做到這點。
TheAtlas 不僅對圖表做出索引,更重要的是,它對每個圖表,有關聯(lián)應用到該圖表的文章。這一個小小的 feature,便解決的上面提到的 “角度” 問題。這些文章大多是 Quartz 發(fā)表的,由專業(yè)記者寫作。可以說是很好的學習樣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