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和9這兩個數(shù)字就好像魚香和肉絲,糖醋和里脊一樣,幾乎要成為一種固定的組合。這是由于16:9是顯示面板寬高比的絕對主流。但是你有思考過,為什么是16:9嗎?或者說,其他比例的屏幕難道就線優(yōu)秀嗎?
16:9這個比例來源于電影。但如果讓你憑空設計世界上第一塊屏幕,它肯定不可能是16:9的,大概率會是正方形的。事實也是如此,最早的無聲電影畫面比例就是1:1,因為膠片是正方形的。在錄音技術發(fā)明之后,每一幀膠片下方就被留出一部分空間用來記錄聲音,電影的畫面就變成了4:3的比例。
在上個世紀50年代,由于電視機的普及威脅到了電影工業(yè)的發(fā)展,電影界就想出了一種很巧妙的辦法來對抗電視的競爭。他們推出了16:9的寬熒幕格式,讓觀眾在觀看電影的時候,可以看到比電視上更多的左右兩邊的內(nèi)容。為了在4:3的膠片上記錄寬屏圖像,電影業(yè)界甚至誕生了變形寬熒幕鏡頭這種神奇的裝備并沿用至今。至于為什么寬屏是16:9,至今也沒有確切的說法,只是第一家廠商這樣做了,后期就成了電影業(yè)界的標準了。
既然16:9已經(jīng)成為電影的標準,為什么不把電視做成16:9呢?這是因為受限于CRT的成像原理,如果要把屏幕做成長方形,陰極射線管的玻璃殼就必須呈橢圓狀,生產(chǎn)難度極高,4:3已經(jīng)非常接近工藝的極限。因此在平板顯示技術誕生之前,電視、電腦顯示器幾乎就沒有16:9的型號。哪怕有,也不是大眾消費品,索尼的末代CRT機皇就是一款16:9的產(chǎn)品,售價高達4000美元。
進入平板顯示器時代之后,16:9在短短幾年之間成為電腦顯示器的絕對主流,除了顯示器之外,由于歐美國家在90年代就把高清電視的畫幅比例標準定為16:9,該比例也成為了電視機的標準比例,沿用到今天。
我們在選購筆記本電腦、顯示器的時候,從來也不會思考16:9的比例是否真的適合我們。畢竟電腦廠商、銷售人員不斷地給我們灌輸“16:9看電影沒有黑邊”這樣的觀念。的確,在屏幕分辨率普遍還是768p、1080p的時代,在寸土寸金的屏幕上顯示兩條大黑邊,簡直就是糟踐了寶貴的像素點。
種種跡象表明,業(yè)界和消費者都在不斷嘗試更多樣化的像素比例。例如帶魚屏以及現(xiàn)在全面屏手機帶來的拉長屏幕,他們的比例都不再是16:9。iPad的4:3、Surface的3:2、MacBook以及現(xiàn)在不少輕薄本采用的16:10屏幕都似乎在宣示16:9并不是屏幕比例的最優(yōu)解。
雖然我沒有證據(jù),但是我還是想說,16:9的屏幕規(guī)格很可能是廠商為了降低成本而采用的。同樣對角線%。也就是說在理想狀態(tài)下,用同一塊超大面板來切割15寸屏幕,16:9可以比3:2產(chǎn)量更大 。
雖然更“高”的屏幕會在我們觀看電影時產(chǎn)生黑邊,但隨著顯示器、筆記本屏幕的分辨率上升到2k、4k級別,全屏顯示、點對點顯示已經(jīng)無關緊要。在筆記本和平板中,有著更方正比例的屏幕可以在同樣便攜的機身中,塞下能顯示更多內(nèi)容的屏幕。無論是網(wǎng)頁還是我們?nèi)粘J褂玫霓k公軟件,都是以縱向滾動的信息流為主,16:9這種偏向娛樂的比例,遲早會被淘汰。
我認為16:9的屏幕在市場中占比將會逐漸縮小,但這并不意味著3:2會是正解。相對較高的屏幕比例會更加適合于移動設備,人類史上第一臺筆記本的屏幕像一根香腸一樣,這種設計沒多久就被拋棄了。
頭鐵的東芝企圖在30年之后重現(xiàn)這種驚人的屏幕比例,推出了U800W,結果被市場狠狠地教育了一波。
而對于有多窗口工作需求的人,或者需要使用視頻剪輯軟件、音頻剪輯軟件這種橫向信息流場景的用戶。超寬比例的帶魚屏顯然更加合適。在以后新出的電腦中,16:9很可能不再會是廠家必須遵守的黃金準則,根據(jù)產(chǎn)品調(diào)性選擇合適的屏幕才是正道。全面屏手機已經(jīng)說明了廠商可以完全無視16:9的比例,如果全面屏技術有一天普及到筆記本上,回頭看看現(xiàn)在的16:9屏幕,一定會覺得這是有點愚蠢的設計。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中央定調(diào)!中央明確退休新規(guī),2025、2030、2041年起的關鍵時間節(jié)點,將深度影響退休及養(yǎng)老的未來走向!
AOC 推出 T200 臺式機:i5-12450HX + 16G + 512G 售 2099 元
小寶寶帶小鏟車下樓玩雪沒想到雪都化了小孩設備買了 工程卻沒了網(wǎng)友情緒到位!建議納入北影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