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里長征,紅一方面軍出發(fā)時8.6萬人,到達陜北只剩下7千人,紅四方面軍也是損失慘重,唯獨賀龍任弼時率領的紅二方面軍從桑植劉家坪出發(fā)時1.7萬人,到達陜北時還有1.1萬人,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反差呢?
1936年,在陜北接見部分紅二、四方面軍將領的一次見面會上,毛主席談到長征過程減員的問題時,對賀老總還有任弼時說過這樣一段話:
“你們二、六軍團在烏蒙山打轉轉,不要說敵人,連我們也被你們轉昏了頭,硬是讓你們轉出來嘛!出貴州、過烏江,我們是付出了大代價的呢。二、六軍團卻討了巧,就沒有吃虧,你們1萬人,走過來還是1萬人,沒有蝕本,是個了不起的奇跡,是個大經驗,要總結,要大家學習!
每個部隊的自身情況、敵人情況都有所不同,我們不能簡單用人數變化來簡單衡量什么,同時,紅二方面軍創(chuàng)造“了不起的奇跡”,也絕非僅僅是因為“在烏蒙山打轉轉”這么簡單。如今80多年過去了,透過歷史的煙塵,我們不妨思考一下這個問題:紅二方面軍為何能在敵人重兵封鎖層層圍追堵截之下,轉戰(zhàn)八個省、征戰(zhàn)一年多,神奇地基本保全了原有兵力呢?
紅二方面軍改編自紅二、六軍團,從1934年10月底兩軍會師,此后一直集體行動。會師時,紅二軍團稱紅三軍,軍長賀龍、政治委員關向應,會師后,按照中央軍委指示兩軍召開軍政聯席會議,恢復紅二軍團番號,確定兩軍團領導班子成員。紅二軍團:賀龍任總指揮、任弼時任政治委員、關向應任副政治委員,李達擔任參謀長,張子意任政治部主任。任弼時本來領導紅六軍團,改任紅二軍團政委,紅六軍團軍繼續(xù)由蕭克、王震擔任軍團長和政治委員,參謀長譚家述,政治部主任是甘泗淇將軍。此時紅二軍團有4000多人,紅六軍團有3000多人,總兵力大體8000人,會師后軍隊統一由紅二軍團首長協調指揮,這就是紅二方面軍的前身。
1935年2月,中央軍委要求紅二、六軍團進一步加強軍事上的集體領導,組織了以賀龍、任弼時、關向應、夏曦、蕭克、王震為委員,賀龍為主席的革命軍事委員會的分會,集體領導紅二六軍團。這一舉措,使得紅二六軍團軍事指揮的統一進一步明確和加強。1936年7月兩軍正式合編為紅二方面軍,主要領導人員仍是賀龍、任弼時、關向應、蕭克、王震等,他們都是能力卓越的我黨早期優(yōu)秀干部,合編之前在各自的隊伍中具有崇高威望,合編之后他們在關鍵重要問題上經過合議做出了正確的選擇,而且具體問題上都以大局為重保持了一致。這樣一個堅強的領導集體,在極度危險的環(huán)境中,形成了部隊的強大凝聚力,表現出了強大的戰(zhàn)斗力!
相比于紅二方面軍,紅一、四方面軍的戰(zhàn)斗減員來自幾次大規(guī)模戰(zhàn)役的失利,其中最為慘痛的是湘江、百丈關兩大戰(zhàn)役,而這兩次戰(zhàn)役都多多少少存在一些指揮層面的問題。領導班子內部的團結和分工合作,使得紅二方面軍避免了紅一方面軍血戰(zhàn)湘江、紅四方面軍喋血百丈關這樣的慘痛經歷。這也是,毛主席夸贊紅二方面的原因之一。
后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任弼時成為當時五大書記之一,而賀龍則被評為共和國元帥,名列第四,蕭克、王震評為開國上將,后來均官至副國級。這足以說明黨中央和人民對紅二方面軍領導的高度認可和信任。
講到團結,這里有個例子是關于關向應和賀龍的故事,當夏曦剝奪賀龍軍權,造成部隊軍事指揮混亂的時候,關向應及時召開會議指出賀龍是南昌起義的總指揮軍事才能和對黨的忠誠都是毋庸置疑的,確保了賀龍在紅二軍團的領導地位。當紅二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會師之后,張國燾意圖裹挾紅二方面軍南下和中央分裂,派了一些人到紅二方面軍進行政治宣傳。賀龍、關向應等從朱德、劉伯承那里了解到了張國燾妄圖分裂的企圖,及時發(fā)現其意圖,只允許他們介紹過草地的經驗,其余的不準他們講,保持了紅軍隊伍的團結。
賀龍元帥出身貧寒,武藝超群,早年曾跑過馬幫,是一位豪俠爽直義薄云天的好漢,天生就具有領袖氣質。南昌起義時,賀龍任國民黨20軍軍長,被前來組織南昌起義的周恩來任命為起義總指揮,成為人民軍隊最早的締造者。
南昌起義大部隊失敗后,周恩來有意安排賀龍到蘇聯軍校去深造,賀龍則認為這個時候國內更需要自己。于是經過周恩來同意,秘密回到湘西,憑借自己的崇高威望,振臂一呼,拉起了一支革命隊伍。
1934年10月24日,紅二、六軍團會師后,為策應中央紅軍的戰(zhàn)略轉移(長征),發(fā)動了湘西攻勢,短時間內擊潰敵軍(湘系軍閥)3個旅,僅俘虜就達兩千多人。一個月不到,先后攻克永順、大庸、桑植、桃源、慈利諸縣城,包圍常德,威震岳陽、長沙。隨后成功建立了大面積穩(wěn)固的革命根據地。迫使蔣介石從圍追堵截中央紅軍的部隊中抽調了3個師支援湘西圍剿紅二六軍團。1935年2月,蔣介石調動了80余團兵力,對湘鄂川黔蘇區(qū)部署六路“圍剿”,以4個縱隊對紅二六軍團形成合圍之勢。
我們知道,中央紅軍長征最開始的目的地就是去湘西和紅二、六軍團會和,當時博古李德認為賀龍在湘西發(fā)展不錯,想利用他們的根據地為依托,進一步發(fā)展壯大中央紅軍。實際上,當時,紅二六軍團雖然發(fā)展勢頭強勁,但也面臨重重危機。他們面臨湘系軍閥和蔣介石四個縱隊的重兵圍剿:南面是敵李覺的部隊、北面是陳耀漢的部隊、西面是張振漢部隊、東面是陶廣的部隊,可謂重兵壓境四面楚歌。中央紅軍去湘西的話恰好進入了敵人的包圍圈,賀龍他們本身也是身處險境,毛主席認真分析后,改變了中央紅軍的行軍路線,關鍵時刻挽救了紅軍。
這不是我們今天討論的重點,下面讓我們看看賀龍元帥是如何應對的。面對敵人的重重圍困,賀龍表現出高超的軍事才能和組織動員能力,將游擊戰(zhàn)爭的思想精髓展示得淋漓盡致。在充分分析敵我形勢后,結合地形地貌,他做出了向西、向北兩個方向突圍的戰(zhàn)斗設想。賀老總利用當地良好的群眾基礎,組織兵力在陳家河和桃子溪兩場戰(zhàn)役全殲了陳耀漢的部隊,并乘勝東進佯攻常德,敵人紛紛退守常德之時,賀龍早已率領紅軍回師桑植了。對于戰(zhàn)場形勢的判斷、對于敵情的把握、戰(zhàn)略戰(zhàn)術的運用都非常到位,很快,敵軍的戰(zhàn)略部署完全被打亂,紅軍轉危為安。
1935年6月,賀龍指揮所部紅軍包圍湖北宣恩,運用圍點打援的戰(zhàn)術,在忠堡設伏,激戰(zhàn)三晝夜活捉了張振漢,并殲敵1個旅、1個師部和1個特務營、6個團。緊接著在板栗園激戰(zhàn)兩天消滅了一個師部、2個團、1個營,俘敵100多人,繳獲長短槍980支、迫擊炮6門,另有600多箱彈藥和6萬塊大洋。二六軍團在湘鄂西一帶的軍事活動,牽制了國民黨大量軍隊,策應了中央紅軍,也補充了自己的軍需,為萬里長征奠定了物資基礎。
紅一方面軍到達陜北后,蔣介石調集了48個師130個團,任命陳誠為宜昌行轅主任并代參謀長,對于總兵力不足2萬的二六軍團進行圍剿,紅二方面軍策應中央紅軍長征的任務完成,賀龍任弼時決定也進行長征北上抗日。長征過程中,賀龍指揮部隊避實就虛聲東擊西,在敵130多個團的圍剿下閃展騰挪,巧妙突圍,不僅沒有大的戰(zhàn)斗減員還繳獲了大批軍需物資,替紅一方面軍還了很多欠老百姓的賬。
賀龍元帥在軍事上的成就沒有彭德懷、林彪、劉伯承、徐向前等大,并不能說明賀龍元帥的軍事能力弱于其他幾位元帥,這里面也有機會問題。賀龍元帥領導的軍隊數量一直比較少,抗日戰(zhàn)爭中,紅二方面軍改編為120師,主要負責拱衛(wèi)中央和保障后勤的工作,解放戰(zhàn)爭中軍隊劃歸了彭德懷元帥指揮。但是,上面的戰(zhàn)例充分展現出賀龍元帥的軍事才能,包括后來一路打到陜北,非常巧妙地跳出敵人的包圍圈,消滅了敵人保全了自我。
主席說紅二方面軍長征“沒有蝕本”,并不是說紅二方面軍沒有減員,紅二方面軍人員保持較好主要原因是沒有大規(guī)模戰(zhàn)斗減員,在長征過程中,紅二方面軍邊長征邊宣傳革命、發(fā)動群眾,兵員得到了及時補充。據后來的統計,由于戰(zhàn)斗服傷、勞累掉隊等原因,紅二方面軍在長征過程中也損失了1萬人左右。說“沒有蝕本”只是拿長征出發(fā)和結束兵力對比來講的,實際上紅二方面軍也付出了巨大的犧牲!
紅軍長征是革命力量的被迫戰(zhàn)略轉移,三個方面軍都做出了巨大犧牲,但事實上也將紅色基因帶到了北方廣袤的大地、抵御了外侮的同時,實現華麗轉身,解放了全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