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五年,瑞幸咖啡的關店率分別為 4%(2019年)、20%(2020年)、7%(2021年)、4%(2022年) 和 2%(2023年)。請問,瑞幸咖啡哪年的開店質量最低?
什么是關店率?關店率也叫閉店率,是一定時期內關閉門店數(shù)量占總門店數(shù)的比重。后半句相信不用我過多解釋,但前半句卻很容易被忽略 —— 關店率是一個需要約定時間范圍才有意義的指標。
據(jù)工商數(shù)據(jù)顯示,我國KTV將近68000家,但實際在營業(yè)的KTV只有26917家,占比40%。這也意味著超過60%的KTV處于注銷或者解散的狀態(tài)。由此可見,KTV當前處于一種怎樣的悲涼狀況中(來自:《KTV關店率超過60%,為什么年輕人不喜歡去KTV了?》一文)。
但你得明白這段話隱含的時間長度,那就是“自工商數(shù)據(jù)可查以來”,這一范圍本身就有些模糊,甚至可能長達數(shù)十年,但如果你下意識地認為這是過去一年的關店率,自然會驚詫于高達60%的關店率。
這里我們假設一個市場只有100家商戶,但每年都會淘汰15%的商戶,同時也會增長相同數(shù)量的商戶使得整體市場規(guī)模不變,那么十年間這個市場就一共存在過250個商戶,但活下來的只剩100個,那么這十年的關店率差不多也就是60%,但15%聽起來是不是就不如60%更抓眼球?
什么才是影響關店率的最大因素?真正動手算過的人才知道,雖然我們的初衷是希望用關店率來反映品牌門店的開店運營狀況,但更直接的因素卻是開店的時長。
不妨把自己代入門店經(jīng)營者的角色,你什么時候會關掉一家投資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門店?哪怕不幸撞上快招品牌,一般的經(jīng)營者都能硬挺三個月;就算店鋪不掙錢,不也得花個半年時間搶救一下再說嗎?最后業(yè)績實在不如預期,一年的時間熬熬怎么也能過去……
同時,任何門店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隨著城市發(fā)展、商業(yè)變遷而關店,這都是如人生老病死一樣正常的事情。
所以一個品牌關店率低很可能僅僅是因為門店結構較為年輕,而另一個品牌關店率高則是因為門店結構較老,就像人口老齡化國家一樣,在醫(yī)療水平差不多的情況下,死亡率天然就要高一些。
所以直接比較瑞幸咖啡和庫迪咖啡的關店率其實并不太公平,畢竟大多數(shù)庫迪咖啡門店運營都還不到一年,而瑞幸咖啡的已經(jīng)是一個平均店齡1.73歲的成熟品牌了。
那有什么辦法能夠排除“門店年齡結構”對關店率的影響呢?這個指標就是“門店N月存活率”,這里的N可以是任意長度的月數(shù),如6個月、12個月、24個月,但接下來我們都將以門店12個月存活率為例。
通常意義上的門店存活率,基本等同于關店率的反面,所以無法避免門店年齡結構對關店率的影響,如果一個品牌近期有大量新開門店,那么它的存活率就會被顯著拉高。
但在計算門店12個月存活率時,我們首先需要剔除了所有開業(yè)至今不滿12個月門店,以12個月為基準劃界,然后統(tǒng)計在這些門店中經(jīng)營時長超過12個月(不管當前它是否在營業(yè),如下圖中的C店)的門店占比有多少。本質上,我們是在用現(xiàn)有數(shù)據(jù)預估一家門店能夠活過12個月的概率。
現(xiàn)在,我們再來計算過去4年中每一年新開門店(即開業(yè)日期在當年的所有門店)的12個月存活率,分別為73%、82%、97% 和 99%,將這個數(shù)據(jù)與開頭提到的關店率(這里為便于比較,已經(jīng)用1減去后轉化為存活率)做對比,你認為哪一項指標更能反映瑞幸咖啡當年的開店經(jīng)營狀況?
這里的關鍵在于,瑞幸咖啡是在2020年1月底被曝造假做空的,隨之而來的是大規(guī)模的關店,所以2020年的存活率(綠色線%。
但問題的根源并不在2020年,他只是恰好背了2019年的鍋而已。我們從門店12個月存活率就可以看出,2020年的開店質量實際上要略好于2019年,并且在2021年和2022年達到一個非常優(yōu)秀的水平,正是從2021年開始,瑞幸憑借多款爆品出圈,逐步走出了造假泥潭。
你或許會疑惑,為什么我沒有給出2023年的12個月存活率呢?這就涉及到這一指標的缺點了 —— 因為截至今日,2023年新開的門店開業(yè)日期距今超過12個月數(shù)量較少,統(tǒng)計意義不大,所以干脆沒放出來。
這就要說到關店率這一指標之所以容易失真,本質其實是因為關店這一狀態(tài)具有嚴重的滯后性,當前的關店率其實很大部分反映的是更早以前的開店狀態(tài)。
當我們使用門店12個月存活率去衡量它時,并無法真正消除這種滯后性,只是換了另一種表現(xiàn)形式的滯后性 —— 雖然對門店經(jīng)營狀態(tài)的衡量更準確了,但指標更新的時效性變差了。
所以兩個指標并不是誰要替代誰,而是根據(jù)自己的實際需求去使用,當然,前提是你對二者有著清晰的認知,這也是我寫這篇文章的意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