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歲末,正值農閑,重慶市城口縣趙孝春野生食品開發(fā)有限公司卻一片繁忙:炕房上方整齊懸掛著熏制數(shù)月的臘肉,色澤紅亮、醇香撲鼻;工人把臘肉一排排取下,再清洗、晾干、包裝、運輸,城口人的年味就這樣飄出了山鄉(xiāng)。
“臨近春節(jié),家家戶戶都開始置辦年貨,臘肉銷量迎來井噴式增長,需求比平時增加了六成,我們提前準備了300噸臘肉,還是供不應求!笨环績,公司總經理趙友安一邊清點臘肉,一邊聊著“幸福的煩惱”。
1月4日,在重慶市城口縣修齊鎮(zhèn),“城口老臘肉制作工藝”第五代傳承人趙友安在查看炕房內臘肉的熏制情況。新華社記者 黃偉 攝
地處大巴山腹地的城口縣,是重慶最后“摘帽”的脫貧縣之一,也是國家鄉(xiāng)村振興重點幫扶縣。擁有千年歷史的城口老臘肉,以高山生態(tài)豬肉為原材料,憑借獨特的香料腌制和青岡木炕制技藝,成為當?shù)禺a業(yè)名片。
“20世紀80年代初,我父親在河邊開酒坊,用酒糟喂豬,腌出的臘肉一燉就滿屋飄香。但那時交通不便、信息閉塞,城口老臘肉鮮有人知!壁w友安回憶道,改革開放后,父親賣起老臘肉,經過數(shù)十年經營,年產量從10多噸增長到500噸左右。
后來,城口老臘肉的名聲越來越響亮,被評為重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近年來,這一老“臘味”還通過產品分級、智能生產、電商銷售等方式實現(xiàn)轉型升級,給消費者帶來了新“年味”。
2022年,城口縣制定黑標、金標、綠標3個分級分類產品標準標識。最好的黑標臘肉選用的是海拔1200米條件下、散養(yǎng)10個月以上的本地豬,經90天以上慢火烘炕,風味口感俱佳!爸贫óa品分級標準,不僅讓城口老臘肉生產趨于科學規(guī)范,更能滿足多樣化消費需求。”趙友安說。
在重慶美綴美食品有限公司智能車間,工人用升降機將12米高處的臘肉放下來查看熏制情況,同時操作恒溫恒濕系統(tǒng),將炕房環(huán)境調整到最佳狀態(tài);另一邊,老臘肉在工人手起刀落間變成均勻方塊,隨后列隊走上自動包裝流水線分鐘,數(shù)十袋老臘肉便已完成裝袋。
“智能設備不僅讓生產效率提高30%,成本下降5%,更保證了臘肉品質的穩(wěn)定性!痹摴径麻L王海明介紹,2022年公司產值超過5000萬元,售出700多噸臘肉。春節(jié)前的銷售旺季來臨,工人們正加班加點進行包裝。
1月4日,在重慶市城口縣坪壩鎮(zhèn)新華村,工人在重慶美綴美食品有限公司的外包裝車間利用自動打包機封裝臘肉。新華社記者 黃偉 攝
夜幕降臨,大巴山寒意更甚,巴山物語電商超市的直播間里卻一片火熱:“有沒有朋友喜歡我手上的排骨?”補光燈下,主播向觀眾展示著自家臘貨。公司總經理謝華勤說,現(xiàn)在每天直播3場,最晚到凌晨一兩點才停播,日均銷售額已上萬元。
在其生產基地的炕房內,木架將3層老臘肉高高架起,地上青岡木燃得正盛。煙霧繚繞間,謝華勤仔細翻看底層的臘肉,笑著說:“再等10天,春節(jié)前的最后一批臘肉就可以下炕了!
1月4日,在重慶市城口縣巴山物語電商超市,主播向直播間的觀眾介紹城口臘排骨。新華社記者 黃偉 攝
一頭連著大市場,一頭連著小農戶,老臘肉成為城口縣富民增收的支柱產業(yè),年銷量達8000噸,年產值達8億元。在生豬飼養(yǎng)大鎮(zhèn)厚坪鄉(xiāng),農業(yè)服務中心工作人員李維憲說,鄉(xiāng)里有七八成村民從事臘肉產業(yè),2022年脫貧人口人均純收入超1.7萬元。
厚坪鄉(xiāng)紅色村村民何宜香就開了一家臘肉作坊,2022年賣出1萬多斤臘肉,毛收入50多萬元。她說:“我家也曾是貧困戶,通過賣臘肉,不僅自己脫了貧,更帶動起10多戶困難群眾致富。”
“我的新年愿望是讓城口老臘肉走進千家萬戶,讓大家的日子都過得紅紅火火!庇持穸鸦鸸猓我讼隳樕蠞M是對未來的希冀。(記者周思宇、蔣彪、陶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