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北方的視角看,對浙江的印象往往停留在杭州、寧波為代表的浙北和浙東,以及向海中綿延的舟山群島,這里也是浙江經濟最發(fā)達、人口最稠密的平原與丘陵地帶;
而站在南方的視角看,浙江的地理主體卻是與江西、福建等典型的山地省份相連的南方山脈,連綿不斷的山地既與更南方的山脈有聯(lián)系,又保有了浙江自己的地理特色。
喜馬拉雅運動形成中國今日陸地地形最重要的構造運動,它帶來的巨大能量,不僅塑造了世界屋脊和橫斷山脈,連千里之外的浙江也不能免受其影響。
浙江的山地丘陵面積占到全省總面積的70%以上,歷史上“七山一水二分田”的俗語也在此得到了印證。而浙江的西南部,曾經是喜馬拉雅運動波及的邊緣,地質抬升過程非常明顯,為浙江帶來了西南高、東北低的基本地理態(tài)勢。
這三根脊梁互相平行,呈西南-東北的走向,每一根都穿起了一段屬于百越之地的傳奇,也催生了蜿蜒山間的河流,在河谷地帶養(yǎng)育了土生土長的浙江人。
三根脊梁中最西側的一根起源于江西上饒和浙江衢州的交界處,也就是懷玉山脈。其余脈遠達安徽南部,是中國東南高山避暑勝地之一。雖然主峰在江西境內,懷玉山脈向浙江生長的部分卻帶起了整個浙江西部的山脈發(fā)育。
從懷玉山脈向東北,便是聞名遐邇的天目山,因東、西峰各有一天池,如同向天凝視的巨目而得名。這里是浙江省最具有生物多樣性的地區(qū),自1956年起便是禁伐區(qū),其也因靠近杭州市區(qū)的地理條件,吸引過眾多途徑杭州的歷史名人到訪,是江南名勝集中的一處山區(qū)。
浙江中部山系的基礎則是作為浙閩邊界的仙霞嶺。這里是浙江向南方過渡的門戶地帶,但它的重要性一直到晚唐才有黃巢奠定。黃巢叛軍沿山開道,以軍事化的執(zhí)行力完全打通了浙江與福建之間的山地門戶。隨著唐末以后東南地區(qū)開發(fā)速度的加快,仙霞嶺中的隘口也不再是皇帝眼中無關緊要的蠻荒之地,而變成了不可不守的要地,最終將其強化成了九座雄關。
而在地質上,仙霞嶺的重要性其實更加突出,因為包括四明山、會稽山、天臺山在內的眾多浙江名山其實都是它的支脈。
四明山號為第二廬山,山勢險峻,怪石嶙峋,是寧紹地區(qū)最有自然看點景觀之一;會稽山是紹興地區(qū)文明史的發(fā)源地,大禹的南方故里便位于此,而在吳越爭霸最激烈的年代,這里則成為了越人大力興建的軍事壁壘;天臺山則因佛教傳統(tǒng)而聲名遠播,不僅國清寺香火鼎盛,智顗法師創(chuàng)立的天臺宗更是日韓佛教的始祖。
浙江山脈的東線主體則是溫州人、臺州人再熟悉不過的雁蕩山脈和括蒼山脈。這兩座山脈是浙江山地與海洋之間的分界線,春夏季節(jié)甚至能在山巔享受海風吹拂,自然資源得天獨厚。而對于溫州、臺州兩市來說,這兩座山脈承載的文化意味則更濃厚,一方面它們保護了當地高度的文化獨立性,另一方面卻也讓溫臺在歷史上難以與浙江其他發(fā)達地區(qū)聯(lián)系,農業(yè)生產也比較受限。
在這三座山脈的夾縫地帶,尤其是河谷平原,便是浙江西、南部諸縣市。比如金華衢州所在的金衢盆地,便是由西線千里崗山、中線仙霞嶺和會稽山包圍的盆地;麗水主城區(qū)則是由中線仙霞嶺、東線洞宮山括蒼山確定的大溪河谷盆地。
山對浙江全境的影響是全面的,事實上除了嘉興市基本都屬于太湖平原以外,即使是浙北、浙東的城市境內也或多或少有自己的山區(qū)。對山地進行開發(fā),耕種和采集山貨,就成了浙江先民必須掌握的生存法則。
浙江還多竹林,在吸引歷代高僧名儒結廬講學的同時,也意味著巨大的竹筍產能。在浙江人的宴席上,可以沒有肉,但是不可以沒有筍。各地也都以自己獨特的鮮筍、筍干為驕傲。
以安吉筍為代表的天目筍就是浙江南貨中不可不提的一個,殼薄、肉厚、質嫩、鮮中帶甜,即使曬成筍干也仍然保持著鮮甜爽脆的本色。不過在省內,其實它也有一批強力的競爭對手,奉化三大佬之一的奉化筍干和天臺山筍茄就各有一批忠實的粉絲。
諸暨香榧無疑是這批山貨里的扛把子。上了年紀的諸暨人肯定都記得進山采香榧的過程,不僅工具繁多,對人的敏捷度也有要求,是山民美食里最難獲得的一種
而有香榧的地方,往往也有山核桃,這便是浙江堅果的二當家。和來自西北的大核桃相比,山核桃的肉質更緊密,炒制也更入味,就是果肉含量太少。不過吃山核桃或許也不在于果肉的多少,更重要的是全家人聚在一起邊剝邊吃的融洽氣氛。
由于茶樹發(fā)育既需要充足的日光,茶葉又對溫度濕度很敏感,溫帶到熱帶地區(qū)的山區(qū)往往是最適合產茶的地區(qū),而這種地形正是浙江的長項。
著名的西湖龍井就產自杭州市內的幾大山地產區(qū),是浙江農產品最響亮的招牌。除了龍井以外,產自山區(qū)的浙江名茶還有很多,比如衢州玉露則是衢州西部山區(qū)所產,江山綠牡丹則來自仙霞嶺,安吉白茶產于湖州西部的天目山余脈……
還有一些茶則干脆把茶名和山名綁定在了一起。四明十二雷顧名思義就來自四明山,天臺山云霧則比四明茶出現更早,普陀佛茶則是神山普陀的名產。
山塑造了浙江,山也為浙江帶來了豐饒的物產,但在席卷全國的疫情中,靠山吃山的浙江農民卻遇到了現實的困難。尤其是對時效性要求很高的茶葉產區(qū)來說,疫情帶來的招工難、招商難,讓村民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
在全省最早出春茶的溫州,早茶采摘在2月上旬就該開始了。然而由于溫州本身嚴重的疫情,茶葉采摘受影響,外地客商也不敢來溫。僅泰順縣一地,估計就有20萬斤茶干滯銷,只能加強庫房管理直到疫情消退,新茶等成了舊茶。南部的麗水、衢州等早茶產區(qū)情況也差不多。
即使在北部,最近剛剛開采的杭州龍井產區(qū)的茶農也有類似的顧慮。比如龍井茶的核心產地之一的梅家塢,雖然直到3月下旬才開采明前茶,卻也感受到了疫情帶來的寒意!半m然現在家家都有網店,但少了線下的旅游品嘗,網店的人氣還是肉眼可見地下降了!贝迕袷Y明如是說。
人員流動和現金對于茶市的價值其實高過很多人的想象。這是因為雖然村民擁有茶山的種植權,大多數村民也有采茶和炒茶的手藝,但由于本地年輕人不愿在家做茶,采摘季節(jié)的搶收搶炒還是需要從安徽、江西、浙南等地請幫工。
茶行業(yè)的下一環(huán)是統(tǒng)一收購炒制茶葉的本地茶企。比如在梅家塢老字號茶企盧正浩,疫情高峰期營收受到沖擊,工資店租卻不能停,現金流成了董事長盧江梅最擔心的問題。而面對即將到來的春茶季,企業(yè)裸奔顯然是不行的。
首先是浙江省在成功壓制省內疫情之后,率先解禁,并與安徽、河南、四川等勞工大省互認了健康碼,把人工環(huán)節(jié)打通了。接下來省商務廳還積極與網易嚴選等電商平臺溝通,希望能借互聯(lián)網的力量協(xié)助受困產區(qū)。
網易CEO丁磊是寧波人,也可以說他就是典型的新浙商。家鄉(xiāng)告急,作為中國新消費品牌,網易嚴選第一時間挺身而出。
他們首先為長期合作的供應商盧正浩提供了500萬預付款,盤活了公司賬面,幫助盧正浩領先全杭州的同行一步,在龍井產區(qū)現款預訂更好的明前茶源,也給梅家塢的茶農茶工快速結上了貨款,保障茶農順利復工,根本上解決了茶農當下大難。
在網易嚴選app上,有過一場名為“春天計劃”的眾籌項目,為梅家塢龍井進行了2020頭杯嘗鮮眾籌。活動反響不錯,最終眾籌到了原計劃428%的貨款,為明前市場提前打了一支強心針。
《嚴選中國》微紀錄片第一期取材地也選在了梅家塢,拍攝過程中還請來村長朱乃紅做了一場帶貨直播。由于梅家塢本就名聲在外,再加上網易嚴選邀請村長親自展示產地、生產過程,很快就點燃了觀眾的購買熱情,也用鏡頭記錄下了疫情下人們守望相助的畫面。
現在在網易嚴選的平臺頁面上,也能找到明前新茶的預訂頁面了。如果你也想知道產自靈秀浙江山里的寶貝是什么味道,不妨選購一包,這也是為辛苦了一年的茶農送去祝福的方式。
在電商發(fā)達的浙江,人們都同意電商與農產品對接可以在特殊時期減少疫情造成的損失。這一方面是因為電商對線下接觸的需求低,無接觸的衛(wèi)生管理也更便于集中化;另一方面則因為電商靈活的觸達方式,能幫助農產品在更多消費者面前刷上存在感。
當然它還更有長遠的影響。當消費者因為疫情習慣了收看直播、線上下單,農產品生產者就可以把更多的精力從線下轉到線上,壓縮分銷鏈條,降低銷售成本。無論是消費者,還是農民,都能從這個過程中收獲實惠。
可以參與進來的土特產當然也遠不止龍井茶葉。無論是時效性要求更高的鮮花、水果,還是有儲存能力的堅果、干貨,甚至有產地特點的瓷器、木器,都沒有理由拒絕與電商平臺的合作,完成全面進軍線上的華麗轉身。
群山和疫情都不應是致富的阻隔。當農產品插上了科技的翅膀,它們也能飛得更高、更遠,改變所有人的生活。